2020-11-26

1.3.嬰兒一出生就攜帶了部分細菌

嬰兒一出生就攜帶了部分細菌

 

我們所瞭解的微生物組的大部分內容都來自無菌小鼠的研究。這些小鼠經過改造後不攜帶任何腸道細菌,科學家們從而可以對缺失的微生物進行功能研究,或者將小鼠暴露在某種菌株環境下進行觀察。舉例而言,實驗室裡的無菌大鼠實驗顯示其患有急性焦慮症,它們無法掌控壓力,有慢性腸道炎症及全身性炎症,並且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這種重要的腦發育激素水平也相對較低。14可一旦這些大鼠被餵食富含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或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這兩種常見益生菌的食物,上述症狀就會消失。

過去人們認為,每個人在出生前都曾有一段不攜帶細菌的狀態,母親的子宮是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我認為這種觀點很快就會被推翻,因為最新研究已經發現子宮內的胚胎可能通過胎盤而接觸到微生物,所以微生物組實際上早就存在於嬰兒體內了。15敬請期待這一課題的確定性研究。)當前的觀點則認為,嬰兒自產道內出生並接觸到陰道細菌的那一刻起,微生物組就開始在體內繁衍生息了。儘管人們不願意在心裡想象這個過程,但母親肛周區域的排洩物殘渣也為新生兒接種了維繫健康的微生物。

從健康免疫系統的最初發育而言,確立炎症“設定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就是個體的出生方式。這是微生物組功能性結果決定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之一。我所謂的設定值指的是身體發生炎症反應的平均或基線水平。各位讀者可以把自己的設定值想象成設置為特定溫度的內置恆溫器:如果某人的設定值比較高,比如說固定在25.5攝氏度的恆溫器,那麼這個人發生炎症的整體平均水平就要比設定值較低的人高一些。儘管這其中可能會有一些變異,但總的來說,較高的設定值意味著較高的溫度。正如我剛剛提到的,每個人的出生方式影響到體內微生物組的最初發展,轉而又影響到與生俱來的炎症設定值。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設定值嗎?當然是可以的。正如我們通過飲食和鍛鍊能夠改變體重及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設定值一樣,你也可以通過對基本生活方式的干預來改變炎症的設定值。但在介紹這些方法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到早期生活經歷的重要性,以及出生方式是如何塑造個人生活的健康風險的。

多項研究已經比較過剖腹產與自然順產出生兒童間的差異。16除了比較兩類兒童微生物組的主導特徵外,研究人員還檢查了相關健康影響並得出了許多令人擔憂的結論。這些研究表明,兒童腸道寄居菌群與母親產道菌群有明顯關聯。一組科研團隊在2010年進行的一項令人矚目的研究表明,當他們採用基因測序來鑑定母親與新生兒身上的細菌類型時,他們發現自然順產的嬰兒獲得了類似於其母親陰道微生物組的菌群,這主要由有益的乳酸桿菌組成,而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具有類似於皮膚表面微生物組的菌群,這些菌群主要是潛在有害的冗餘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17

2013年,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的一項研究直接闡明瞭這個事實: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的破壞是如何與過敏、許多炎症及免疫問題發生聯繫的。18這些研究人員強調了嬰兒出生經歷以及是否母乳餵養的影響。他們合理地將腸道微生物群視為“在健康和疾病中扮演多種角色”的“超級器官”。在對於這項研究的相關評論中,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奈特實驗室的羅伯·奈特(Rob Knight)博士說道:“通過剖腹產出生或者食用配方奶的兒童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對於多種疾病都有較高的患病風險;這兩個過程都會改變健康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這可能就
是造成風險增加的機制。”19

乳酸桿菌如此優越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創造一個弱酸環境,從而降低了潛在有害細菌的增長。乳酸桿菌可以分解乳糖,產生有助於兒童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的半乳糖,所以嬰兒便能從母親乳汁中的乳糖裡獲取有益成分。總的來說,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可能無法獲得豐富的乳酸桿菌供給;他們接觸更多的是潛伏在手術室裡以及粘在醫生護士手上的皮膚細菌,這些細菌雖然佔據了大多數細菌成分,卻無法帶來任何好處。此外,正如馬丁·布萊澤(Martin Blaser)博士在他的著作《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Missing Microbes)中所說,在美國,通過剖腹產進行生產的每位女性都會採用抗生素,這意味著通過這種方式出生的所有嬰兒都在強大的抗生素環境中打開了生命的大門—這簡直是雙重災難。20

布萊澤博士是紐約大學微生物組計劃的負責人,他進一步指出,如今美國1/3的嬰兒是通過剖腹產的方式誕生的,自1996年來這一數值已經增長了50%。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到2020年,美國將有半數嬰兒通過手術方式來到這個世界。我十分欣賞布萊澤對這一事實的雄辯:“這些細菌到底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畢竟剖腹產嬰兒所攜帶的初始微生物群並不是人類在數十萬年進化過程中所精心挑選的那些。”21

此外,研究還證明了自然順產的嬰兒具有更高的雙歧桿菌水平,這類有益的腸道細菌可以幫助腸道黏膜快速發育成熟。22而通過剖腹產手術出生的嬰兒則缺乏這類益生菌。思考生產過程的方式之一就是將其理解為給予新生兒一系列指導的過程,這將幫助他們以健康的狀態開啟生命。在離開子宮後,這將成為嬰兒最後一次從母親身體上獲得主要傳遞的途徑。通過剖腹產來到世界的嬰兒就缺失了其中一些指導,即便藉助人工方式甚至是母乳餵養和飲食,他們可能再也無法補回這些內容了。

腹腔與陰道這兩種出生方式的健康狀況數據對比結果令人十分震撼。基於大規模嚴謹控制研究的結果,剖腹產將導致如下一系列問題:

  • 過敏風險提高至5倍。23

  • ADHD風險提高至3倍。24

  • 自閉症患病風險翻倍。25

  • 乳糜瀉患病風險提高80%。26

  • 成年後發生肥胖的風險提高50%(此後我們也會提到,肥胖與痴呆症患病風險的升高直接相關)。27

  • I型糖尿病患病風險提高70% 28(且糖尿病患者發生痴呆症的風險是他人的兩倍多)。29

讓我來表述得更清楚一些:剖腹產的確能夠挽救生命,但從醫學角度來說,這在某些情況下並非必需措施。包括家庭生產助產士以及專攻高風險生產的產科醫師在內的大多數專家都同意,僅有一小部分分娩過程需要通過手術進行,但是剖腹產成了當前美國女性的常見選擇。 30 2014年,一項美國全國範圍內的新型研究表明,在2001年,美國有26%的孕婦通過剖腹產進行分娩,而其中45%的分娩手術並非症狀必需。31所以我總是在擔心這種趨勢,選擇進行剖腹產的理由並不是出於母親或嬰兒利益的必需。也就是說,各項條件全部良好的孕婦本可以進行陰道分娩,卻面臨著預料之外的剖腹產選擇。對於危及孩子的未來健康,她不會感到一點點愧疚或恐懼。
在後面的章節裡,我會為各位讀者繼續介紹更詳細的信息,無論是準媽媽們還是已為人母的女性,都可以從中學習如何彌補手術分娩的方式。各位母親有許多方法可以支援新生兒正在發育的微生物組,並抵消掉分娩期間醫療干預所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

儘管人們會理所應當地認為,母親通過產道將微生物傳遞給孩子的方式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但我們已有證據證明,其他物種也會藉助不同方式將自身細菌遺傳給後代。32這些物種包括海洋生物海綿(在6億年前演化形成的第一種多細胞動物)、蛤蜊、蚜蟲、蟑螂、粉蝨、椿象、雞和烏龜。重點在於,微生物的際代傳遞是生命的一種基本過程。